身为抗金的中流砥柱,岳飞的赫赫军功自然引起了朝廷的高度关注和深度忌惮。尤其是其子岳云,年仅12岁便进入军营,跟随父亲学习军事技巧免费配资炒股入配资平台,迅速积累了在军中的威望。
但当时的皇帝赵构,对岳家父子尤其是岳云充满了戒心。岳飞的忠诚与直率使他在朝堂上不时与皇帝产生矛盾。岳飞的忠诚与高调军事表现,加上手下拥兵数万的岳家军,更是让赵构寝食难安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这要追溯到宋朝建立的初期。宋太祖赵匡胤通过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,但他心里一直忌惮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他子孙身上。为防止像岳飞这种因功高震主的将领威胁到皇权,一系列猜忌武将的政策逐步形成,包括“杯酒释兵权”等手段,这些都成为赵构在面对岳飞崛起时产生深深防备的原因。
展开剩余70%赵构的顾虑不仅限于岳飞本人,他也同样对岳云产生了浓厚的警惕。岳云自小习武并在军中建立威信,更可怕的是他与岳飞形影不离,心灵相通,这让赵构感到连绵不断的威胁。若只杀岳飞,岳云难免会继承其父的影响力,赵构为防祸患,决定斩草除根。
岳飞的成功和忠诚,反倒让他处在极其危险的处境,若有人在乱局中拥戴他为皇,他将别无选择,只能顺势而出。赵构对未来岳飞重大的影响力深感不安,这也直接导致赵构在介入权谋中,将军权看得极重。即便是这样,若是岳云继续存世,赵构难以放心。
这背后的推手,还有一个重要角色——当朝宰相秦桧。历史记载,秦桧与岳飞作为朝堂上一文一武的对立代表,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。秦桧是主和派的代表,他与金国的秘密关系复杂,对金议和正是他谋权的手段。而岳飞坚持抗金,正好与秦桧的主张针锋相对。秦桧之所以推波助澜,将岳飞父子推向死亡之路,其根本在于其政治利益,当然,这也符合当时皇帝赵构的深层次考虑。
皇帝对岳飞,从早期的信任和嘉奖,逐渐转变为怀疑和憎恶。在岳飞看来,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国为民,而身处皇位的赵构,却一直对他防范甚深。皇帝的心思复杂,中有不安与恐惧,也放心不下军权的流失,而这些都集中爆发在岳飞与岳云父子之上。
虽然岳云年少,却有英雄之志,在军中人气极高,多年的军旅生涯使他未及舞弄权谋,却已有通达军事的勇力,这正是赵构所不愿见的。赵构在维持自身皇权稳固的同时,自然无法容忍岳家军这样一支拥兵自重的力量持续存在。杀岳飞而留岳云,实则是一个权力的定时炸弹,这也是赵构为何对岳云下手如此决绝。
正因如此,历史上岳飞和岳云父子的死并不仅仅是忠臣的悲剧,也是权谋斗争的典型缩影。国家命运、权位保全、朝廷内部派系斗争免费配资炒股入配资平台,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那个黑暗时期的历史事件。
发布于:山东省